希瑪眼科醫療控股有限公司 香港聯交所 上市編號03309.HK
眼表及角膜疾病 OCULAR SURFACE AND CORNEAL DISEASES
翼狀胬肉
翼狀胬肉是指沿著角膜生長的翼狀增生組織,一般起源於眼睛的球結膜發生變性、肥厚、增生的結膜組織,非常緩慢地向角膜內生長,呈三角形。其後日漸增大,嚴重時可能引起角膜弧度改變,引發散光;或者胬肉過大(>3mm)而影響視功能,因其形狀酷似昆蟲的翅膀,故名翼狀胬肉。翼狀胬肉多見於熱帶地區,與長期暴露於日光有關。

遺傳因素
遺傳因素
遺傳因素
環境因素,長期受到外界刺激如風沙、煙塵、熱力、日光、花粉等過敏刺激的人群,尤其是漁民、農民、海員、砂石工人等
翼狀胬肉通常較小,而且不造成影響。有時會出現眼紅、癢、燒灼感或外觀問題。

較大的翼狀胬肉可改變角膜形狀和引起散光,導致視物模糊。部分翼狀胬肉會侵及角膜中央,造成視力喪失。

翼狀胬肉的治療為盡量避免刺激,小而沒有增大的翼狀胬肉則毋須治療。
01
有明顯徵狀或充血嚴重可使用類固醇眼藥水減輕炎症反應。
02
如果視力受到影響或翼狀胬肉有增大,可以考慮切除。
03
翼狀胬肉術後復發並不少見,減低復發率的方法包括自身結膜移植、使用抗代謝藥物等。
04
眼瞼炎
眼瞼炎即是眼瘡,或俗稱「眼挑針」。最靠近眼球邊緣的皮膚就是眼瞼,因發炎或是病菌感染而引起睫毛及眼瞼邊緣處的發炎稱為「眼瞼炎」。引致眼瘡的原因大多是葡萄球菌,如:金黃葡萄球菌,是最常引起外眼部刺激的因素之一。

1
揉擦眼睛,使細菌自腺體開口處進入眼瞼並引起感染
2
與食物過敏有關,如:海鮮過敏、巧克力過敏等
3
如果感染反復發作,要留意是否與全身性疾病有關,例如:糖尿病
4
經常熬夜、作息不正常令眼睛過度疲勞,抵抗力下降
5
患有糖尿病、習慣高脂高糖飲食








●
潰瘍癒合後,瘢痕會阻礙光線進入,使角膜表面弧度和屈光折射發生改變,物體不能在視網膜上聚焦形成清晰物象,因此視力下降。
●
較為常見的是皰疹病毒引起的角膜炎,是人類常見的一種病毒感染。當身體免疫力下降時,嘴唇周圍會出現皰疹潰瘍症狀,病毒同樣也會侵犯眼睛,引起角膜炎。由皰疹所致的病毒感染而造成的角膜炎如未能及時醫治,容易造成角膜血管增生及形成疤痕(圖A),嚴重者需要透過角膜移植(圖B)才能改善視功能。


藥物治療:包括抗病毒藥
物、抗生素、皮質類固醇等
物、抗生素、皮質類固醇等
手術治療
散瞳
虹膜炎

疼痛
畏光、
流淚
流淚
睫狀充血
角膜後
沉著物
沉著物
房水/
玻璃體
混濁
玻璃體
混濁
虹膜
紋理
不清
紋理
不清
瞳孔縮小
1
角膜混濁、虹膜後黏連、瞳孔閉鎖、虹膜周邊前黏連或房角黏連、瞳孔膜閉、虹膜膨隆
2
併發白內障、繼發性青光眼、眼底病變、眼球萎縮等
消炎眼藥水、散瞳、降眼壓眼藥水
口服類固醇
結膜下或眼內注射類固醇
表層鞏膜炎



01
表層鞏膜炎的充血和水腫僅局限在鞏膜表層。其充血多呈暗紅色,滴腎上腺素後血管迅速變白。
02
表層鞏膜血管相對不會移動,因此表層鞏膜炎多局限在角膜緣至直肌附著點的區域內,不影響瞼結膜。充血的血管會呈放射狀沿角膜向後延伸。
1
前房積膿
2
鞏膜穿孔
3
角膜
後彈力膜膨出
後彈力膜膨出
4
白內障
單純性表層鞏膜炎(Simple Episcleritis)
大多數鞏膜炎都屬於單純性表層鞏膜炎,多出現在女性。會出現眼紅、眼痛等症狀,病變部位呈塊狀的鞏膜表層和球結膜有彌漫性充血水腫,呈紫紅色(如圖)。症狀一般較輕,輕微疼痛和灼熱感,有時會出現眼瞼神經血管性水腫,視功能多不受影響,偶然出現瞳孔括約肌和睫狀肌痙攣,導致瞳孔縮小而出現暫時性近視。這類型的鞏膜炎發病較突然,週期性發作,每次持續一至數天,部分病人每隔一至三個月便會復發。

結節性表層鞏膜炎(Nodular Episcleritis)
應仔細檢查病人是否合併有自身免疫或結締組織的疾病,以免引起嚴重的併發症。

由於表層鞏膜炎很多時候與身體其他疾病有關,並可能會復發,因此重要的治療原則是去除病因,預防復發。
若症狀輕微
可以考慮局部使用類固醇藥物。
若病情較重或頻繁發作
應仔細檢查病人是否合併有自身免疫或結締組織的疾病,以免引起嚴重的併發症。
病人如若同時有虹膜或睫狀體發炎
應及時滴用放大瞳孔眼藥水,減輕炎症。
角膜上皮破損
角膜共有五層,最表面的一層稱為上皮層,這一層出現刮傷或破損剝落的情況俗稱為角膜破皮,即角膜上皮破損(Corneal Abrasion)。

隱形眼鏡佩戴不當造成角膜刮傷
1
角膜長期缺氧而水腫剝落
2
異物直接傷害角膜,電焊或紫外線灼傷(通常在六至十二小時後角膜開始破皮)
3
乾眼症
4
眼瞼閉合不全
(角膜因乾燥而破皮) 5
(角膜因乾燥而破皮) 5
角膜病變等
6





藥物治療
使用抗生素眼藥水預防感染,並且在每天睡前塗藥膏,在眼皮及角膜之間形成保護膜,避免眼皮把新生角膜上皮層扯下來,並戴上繃帶式隱形眼鏡(Bandage Contact Lens),待傷口癒合。
手術治療
用針頭在角膜病變處刺出一些較深的傷口,使表皮與下面組織結疤而緊密黏連。但由於此方法會造成角膜瘢痕且有角膜穿孔風險,因此現時較少使用這種治療方法。
激光治療
激光治療性角膜切割術(Photo-Therapeutic Keratectomy, PTK)可治療復發性角膜上皮破損,成效相當不俗,而且復發率低於10%。
錐形角膜
又叫圓錐角膜,是角膜擴張、中央變薄向前突出,呈圓錐形為特徵的一種眼病。患上錐形角膜,會導致近視或散光度數不同,嚴重時可能引起角膜水腫,影響視功能。






1
出現向前突起的圓錐,圓錐頂端的角膜基質明顯變薄
2
近視或散光度數變化幅度較大、較快
3
角膜變尖的部分發生水腫甚至穿孔,令視功能突然下降及疼痛
硬式隱形眼鏡頂壓力較大,可以頂壓角膜變形,但較難適應,有機會在眼睛表面移位。新型的隱形眼鏡(Hybrid Contact Lens)既能提供良好的頂壓力,舒適度亦較良好。
新型隱形眼鏡
在角膜局部滴核黃素(Riboflavin,即維生素B2,用於增加能量吸收並釋出活性氧),再經由紫外線(UVA)照射,令角膜組織釋放一些粒子,使角膜纖維中的膠原蛋白緊扣一起,角膜因此而變得堅韌穩定。
膠原交聯術(Corneal Collagen Cross-linking)
為治療錐形角膜的方法,但若角膜疤痕較嚴重時,病人最終可能需要通過角膜移植來改善視功能。
角膜基質環植入術(Intacs Implant)
角膜移植
角膜移植是把病變的眼角膜換成正常的眼角膜,使患眼疾的眼睛恢復視力或控制角膜病變,達致增進視功能或治療某些角膜疾病的效果。一些引起患者嚴重視功能受損甚至失明的角膜疾病,或可以此法治療。因為角膜本身不含血管,不會令身體出現排斥反應,所以角膜移植的成功率是器官移植之首。
外傷如:刺傷、燒傷、燙傷或化學品灼傷角膜等
嚴重角膜感染如:細菌及過濾性病毒感染
角膜退化性疾病
先天性角膜疾病如:錐形角膜
術後角膜退化或損傷


排斥反應
眼部感染
青光眼
角膜縫線
鬆脫
鬆脫
術後
屈光不正
屈光不正
·全層角膜移植
傳統的角膜移植多採用全層角膜移植方法,把5層角膜組織全部更換及移植。然而,並非每種病變都會損壞全層角膜。
·板層角膜移植
板層眼角膜移植只更換部分角膜層,盡量保留患者仍具功能的角膜,降低治療入侵及排斥機率,更為安全、有效,術後傷口及視功能恢復也較快。
治療方式 | 涉及角膜組織 | 術後併發症 |
---|---|---|
全層角膜移植 | 全部5層結構 | 對角膜內皮細胞損傷較大 術後散光較多 術後10年移植失敗率大於20% 復原時間較長 |
板層角膜移植 | 深層前角膜移植 前面3層結構 | 對角膜內皮細胞損傷少 術後散光較少 移植排斥率低,復原時間較快 |
後層角膜移植 後面3層結構 | 無需縫線 術後散光少 術後移植失敗率低 復原時間較快 |
Q: 熄燈玩電話會增加黃斑病變風險?
A:
電子屏幕發出的藍光對黃斑無益,特別在黑暗的環境中,瞳孔會放大,眼睛便有機會吸收更多高能量可見光。有些研究已顯示,動物長時間吸收更多高能量可見光,會對黃斑構成傷害,情況類似黃斑病變。但目前沒有研究確切證實電子屏幕發出的藍光損傷黃斑。
Q: 年紀愈大愈容易患上黃斑病變?
Q: 乾性黃斑病變較濕性黃斑病變對眼睛影響較少?
Q: 藥物注射可以治療黃斑病變?